登 入

加入最愛
天眼第五代網站程式已於113年11月11日起正式啟用,所有會員或記者權限,帳號+密碼沿用有效,歡迎大家利用。
當前位置: 天眼日報全球網路電視台社會新聞 ›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精神暨長期照護部宋子萱醫師談老年憂鬱與焦慮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精神暨長期照護部宋子萱醫師談老年憂鬱與焦慮
2025
05/24
13:49
記者
張起床
雲林縣
新聞發布
分享
瀏覽 (15951) | | | |
2025-05-24 13:49
記者 張起床 雲林縣 新聞發布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23日精神暨長期照護部宋子萱醫師在記者會中談主題:鬱卒和厚操煩-談老年憂鬱與焦慮,她舉案例75歲的王奶奶原本計畫享受退休生活,卻在半年內變得異常安靜,常嘆氣,食慾不振,體重減輕4公斤。家人誤以為是「老人家正常操煩」,直到她出現過度自責感,甚至曾站在陽台邊緣,才緊急帶她就醫。經精神科醫師評估,王奶奶被診斷為老年憂鬱症合併焦慮症,接受藥物及心理治療後,三個月內重拾笑容,能正常與家人互動。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精神科宋子萱醫師指出,台灣約有2至3成的老年人出現憂鬱症狀,常被誤以為是自然老化而忽視,導致長輩無法及時接受治療。典型的老年憂鬱症表現包括持續兩週以上的情緒低落、失去興趣、睡眠障礙、食慾改變及注意力不集中等;而焦慮症則常伴隨過度擔憂、心悸及呼吸困難等身體不適。

老年憂鬱與焦慮的成因通常是多方面的,包括:

1.      生理因素: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失衡、慢性病、藥物副作用。

2.      心理因素:退休後角色轉變、失落感、健康焦慮。

3.      社會因素:社交圈縮小、喪偶、照顧及經濟壓力。

宋子萱醫師表示,根據研究顯示老年憂鬱與認知功能下降、失智症風險上升有關;憂鬱與焦慮則可能加重慢性疾病症狀,形成惡性循環,而建議的治療方法包括:

1.      藥物治療:以抗憂鬱劑為主,從低劑量開始,逐步調整。

2.      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治療和問題解決治療。

3.      腦刺激療法:如經顱磁刺激(rTMS),適用於藥物效果不佳之憂鬱症患者。

4.      生理回饋治療:如腹式呼吸訓練等放鬆技術。

5.      生活型態調整:包括規律運動、維持社交、良好睡眠與均衡飲食。

宋子萱醫師提醒,家屬若發現長輩持續超過兩週情緒低落、過度擔憂或身體不適,應鼓勵就醫。她強調:「老年憂鬱與焦慮是可以治療的,及早介入能大幅提升生活品質,減輕家屬負擔,讓長輩真正安享晚年。」本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如有不適或疾病,應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以免貽誤病情,並能獲最佳治療的效果。宋子萱醫師資歷:現職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部研究醫師;經歷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部住院醫師;專長思覺失調症、雙相情緒障礙症、憂鬱症、焦慮症、失智症、身心醫學。


上傳時間:2025-05-24 13:49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張起床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電視台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