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天眼第五代網站程式已於113年11月11日起正式啟用,所有會員或記者權限,帳號+密碼沿用有效,歡迎大家利用。
當前位置: 天眼日報全球網路電視台綜合新聞 › 新竹臺大分院打造精準康復新選擇
新竹臺大分院打造精準康復新選擇
2025
06/03
16:51
天眼日報記者
軒安
新竹市
新聞發布
分享
瀏覽 (15715) | | | |
2025-06-03 16:51
天眼日報記者 軒安 新竹市 新聞發布
rTMS助力中風病人翻轉復健困境


圖說:新竹臺大分院技術人員協助病人進行rTMS治療,神經部副主任陳凱翔醫師(右)確認.jpg

新竹臺大分院技術人員協助病人進行rTMS治療,神經部副主任陳凱翔醫師(右)確認 

 

在醫療科技持續精進的今日,中風後的復健治療亦開啟嶄新篇章。新竹臺大分院引進「重複性經顱磁刺激技術(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結合非侵入性腦部刺激與個別化復健計畫,為病人帶來翻轉康復困境的全新希望。

 

新竹臺大分院神經部副主任陳凱翔醫師表示rTMS是一種非侵入性腦部刺激技術,透過磁場脈衝針對大腦特定區域進行精準刺激,促進神經連結修復與功能重建,利用大腦皮質的可塑性進行功能調控。該技術原先多應用於憂鬱症治療,近年於中風病人的復健領域也顯現良好成效。根據臨床研究與實際觀察發現,接受rTMS輔助治療的病人,在手部動作、步態穩定與語言表達能力方面均有顯著改善,搭配傳統復健課程,有助強化療效、加速康復進程。這種融合科技與復健的療法,正逐步改寫傳統神經康復的模式。

 

神經部副主任陳凱翔醫師指出,rTMS在中風康復方面展現三大應用亮點:

1.運動功能復健:中風後常見肢體偏癱或活動困難。rTMS透過刺激大腦的運動皮質區域,尤其在剛中風的初始期間,能有效促進神經傳導與肌肉控制能力,幫助患者提高手臂與腿部活動範圍,減輕因中風後的肌肉強直與無力感,使走路、抓握等基本動作逐步恢復。

2.語言功能改善:根據目前臨床文獻,語言區受到中風損傷時,病人可能出現失語症。rTMS可透過刺激語言相關區域,重建大腦語言神經網絡,有助於恢復說話、理解、表達等能力,讓患者重新開口,重拾與人溝通的信心與能力。

3.減輕偏癱與失用症狀:偏癱側的肌肉控制與動作協調問題,往往是中風患者日常生活的一大困擾。rTMS能透過平衡大腦兩側半球的活化程度,減少異常神經活動,進而提升動作協調性與準確性,改善日常自理功能。

 

病人傅先生分享自身經驗時表示:「中風後,連走路和吃飯都困難重重。接受rTMS治療後,行動能力大幅進步,手部力量與靈活度明顯改善,搭配復健課程,讓我重新找回生活節奏與尊嚴。」

 

陳凱翔醫師強調,rTMS並非取代復健,而是與復健療程有加乘的效果。rTMS可設定個別化治療模式,依病人病灶位置與症狀設定刺激參數,結合精準影像定位與跨專業團隊合作,達成1+1大於2的整合效果。「我們已於院內累積多起成功案例,協助病人從生活功能嚴重受限,逐步恢復自理能力並回歸家庭與社會。」陳醫師補充說明。

 

隨著科技持續演進與腦神經科學研究日益深入,rTMS未來應用將更加精準且廣泛普及。這項技術不僅代表醫療創新,更體現醫護團隊對病人康復旅程的深切關懷。新竹臺大分院將持續精進神經復健策略,結合科技與人文,為更多中風病人打造重返生活的希望之路。

 


上傳時間:2025-06-03 16:51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軒安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電視台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