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天眼第五代網站程式已於113年11月11日起正式啟用,所有會員或記者權限,帳號+密碼沿用有效,歡迎大家利用。
當前位置: 天眼日報全球網路電視台社會新聞 › 雲林縣農會推動跨域合作 展現食農教育行動力
雲林縣農會推動跨域合作 展現食農教育行動力
2025
07/04
18:09
記者
張起床
雲林縣
新聞發布
分享
瀏覽 (8467) | | | |
2025-07-04 18:09
記者 張起床 雲林縣 新聞發布

 

雲林縣農會為推動農業部「食農教育創新整合計畫」,於7月3日假古坑慈心大自然莊園辦理共備會議,邀集慈心大自然莊園執行長蘇慕容及其團隊、雲林青農古坑分會會長柯力誌與會,共同探討如何透過教育導入與實務操作,提升青年參與度並擴大本縣有機農業栽種面積。

 

雲林縣農會總幹事陳志揚表示:「目前雲林縣雖已有1,217公頃有機耕地,年增27%,但仍需更多青年投入。」會中由總幹事率領農業推廣團隊說明現行推動進程,提出後續推廣策略,期望透過農會媒合農校學生進入場域實習,強化青年與農業之間的實務連結,逐步建立具教育性、永續性與實作性的支持體系。

 

陳總幹事亦分享導入ESG理念於農產加工與禮盒包裝推廣的應用構想,盼藉由多元行銷與教育並進,打造兼具市場潛力與社會責任的農業產品。他並提及農會已著手規劃於本會四樓設立「食農教育推動教室」,除作為常設教學與展示空間外,亦期望結合場域資源推動系統性課程,並開放各界租借使用,打造兼具示範性與代表性的食農教育平台。為使規劃更貼近實務需求,亦邀請蘇執行長提供專業建議,共同打造具體且具實效的教育場域。

 

慈心大自然莊園執行長蘇慕容,亦為農業部食農教育推動委員之一,於會中指出:「民眾對台灣有機農業仍存疑慮,其實是資訊不對等所致。根據實際檢驗,台灣有機農產品合格率達99%以上,顯見其安全與品質具有高度保障。」他並強調,許多農民非因技術限制而不轉作有機,而是因無法接受轉型初期的產量落差,進而裹足不前,形成推廣瓶頸。

 

面對這樣的挑戰,大自然莊園選擇用行動說話。園區不僅通過休閒農場認證,設有甲烷偵測、智慧節水等農場觀測設備,並長期辦理導覽與實作課程,讓「有機」從抽象理念轉化為結合科技、教育與實踐的場域典範。蘇執行長強調,食農教育不應僅限於產地到餐桌,凡環境、生態、資源循環與智慧農業皆屬其範疇,應以全觀視角推動永續理念。

 

這些理念與雲林縣農會當前推動方向高度契合,透過異業合作不僅能強化行動力,更能擴大理念傳播,讓永續農業的價值深入更多場域。未來,縣農會將聚焦實作體驗、教育場域與跨域串連,持續媒合青年走進農場、推動「食農教育推動教室」設置,讓教室與田間同步、理念與行動並進,串起一張走得遠、走得穩,也走得進每個人的生活裡的跨域農業教育網絡。

 

 


上傳時間:2025-07-04 18:09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張起床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電視台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