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花蓮縣文化局舉辦生活美學聯展
2009
02/21
02:33
天眼日報記者
胡弘吉
花蓮縣
分享
瀏覽 (1643) | | | |
2009-02-21 02:33
天眼日報記者 胡弘吉 花蓮縣

 

98年生活美學聯展,集合了花蓮、台東、台北等多位從事藝術創作的生活藝術家,共同投入了另一層新的思維,在這次展出的作品,有石雕、陶藝、琉璃與木雕等4大類型,每一位藝術工作者都盡其所能的將生活的片段以自己所熟悉的語言方式傳遞,進入了「藝術」的片段。讓不同材質的集成,展現出更多的質材表情。將平日對「美」的哲學態度,深入生活之中。此次共計展出約有40餘件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是創作者對大自然的呼應與時空的渴望,更是生活寫照與記憶的分享!不論一瓢、一椅、一木、一石,皆有其深厚的人文底蘊。

藝術與人文的關係並非僅止於形式上的結構,以一種既有的工法完成另類思維進而溢注於生活之中,正是現代人的一種生活美學,更是個人對美學省思的態度!

來自台東的馬浪˙阿雄(一個不陌生的名字)就是一位生活藝術家,更是一位大自然的人文藝術家,他的創作來自於自然界的一部份~漂流木,然而元素自是不乏山水之情愫!又如任教於台北教育大學劉得劭教授,更是花蓮的子弟,他的創作是以高溫燒製琉璃的熔注成型方式,將生活中所見所聞透過光和琉璃的語言盡情表現於內,同時也深化了琉璃與人的生活關係…

花蓮是一座瑰麗的石城,更是一個人文薈萃的環境,有著後山花園的美名。石雕儼然已成為花蓮的代名詞,此次展出的石雕藝術家阮秋淵及郭俊星的作品就是以花蓮的大山大水再度融合交錯!更甚是把外來人口置入花蓮後的變遷等問題,表現在此次的石雕作品裏,除了高度的人性關懷外,作品中更充滿了歌頌花蓮、讚揚花蓮與自然界的力量。

易昭文以結合手工細木榫接技術,發揚「老木材新工法」的創意,一塊老舊門板,配上一段海邊撿來的漂流木,在巧思組合下,不用一根鐵釘,單純靠卯榫接合以及鑲嵌的方式,便完成一件充滿創意卻又古意盎然的長椅,開啟老木家具新生命也蘊涵製作者埋首創作、帶有祝福的美意與生命刻印。

陶,一種人類最古老的創作素材之一,從單純的器具使用,到帶動文民進步與經濟富裕等歷史變遷後,人們逐漸開始重視陶器的造型及美感的呈現。如今陶器早已抽離單一的實用價值,不論是傳統造型亦或是以形而無形的現代造型來呈現,都承載著創作者的心念、意識與思維,業以提升了生活中的藝術性與精緻度!

此次展出也邀請了劉秋紅、陳平玲、翁淑美、林朝祥、邱詣軒、許強照等六位歷屆花蓮洄瀾美展得獎藝術家,以及陶雕家林昭慶先生以其精湛的陶藝創作,一路傳遞、展演著生命中細微觀照後無限的人文關懷…

劉秋紅:醉心於泥藝工作不遺餘力的劉秋紅,在作品的表現上常以隱喻的方式將生活中寫景於作品中,頗有都市隱俠之風格。

陳平玲:我視「它」為生活的整理,思考梳理後的呈現。

許強照:兒時記憶中孰悉不過的種種場景,一直都是他醉心的題材,用陶土深刻的刻劃出過往的生活情景,有一份古樸,也帶著一絲對美好過往的眷戀。

邱詣軒:一位特殊的藝術創作者,作品中舉手投足間洋溢著童稚的真與樸,呈現出一個遠離紛擾、充滿喜悅的內心世界,有著無限童真與嚮望。

翁淑美:空間的舞動與釉彩的變化,藝術與創意的展延。

林朝祥:以其方正的外在與低迴的古樸色調,闡述著內心隱然躍動的詩意。

林昭慶:往來台北和花蓮間的做陶人!也是此次展覽之策展人。

常藉由泥土的可塑性以寫實的方式記錄著昔日的老物件,常給人一種以假亂真,時光倒置的錯覺印象。刻意去追尋著時光軌跡,探索著那久遠的年代。

藝術與人的關係,並非僅止於形式的觀賞;一種可用的需求,使藝術的呈現更加多元,藝術的深化將普及於生活美學的植入,在此次的展覽中邀集了12位藝術家,結合了陶、木、石、玻璃等各種不同的媒材創作,讓藝術家在各自的領域中,展現對生活質感的美學追求。

藝術並沒有那麼遙遠,舉凡感官的感知與心靈的觸動,均源自於對生活各種異、同的體驗,以及對美好事物的感動….

期待您與我們在一起,體驗生活中的美學之旅,從生活的細節中反視生命的底層,追尋對事物微摯的感動!

展期:2009年2月18日~2009年3月8日

展覽地點:花蓮縣文化局美術館第二、三展覽室

參展藝術家:

陶藝林昭慶、林朝祥、邱詣軒、翁淑美、陳平玲、許強照、劉秋紅

玻璃劉得劭

木類易昭文、馬浪?阿雄

石雕阮秋淵、郭俊星

上傳時間:2009-02-21 02:33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胡弘吉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新聞網站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