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資深環保人李偉文談良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020
06/24
00:32
記者
林真
台北市
分享
分享
瀏覽 (4300) | | | |
2020-06-24 00:32
記者 林真 台北市 分享

呼應6月5日國際環境日,長期關注環境保護、曾擔任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的李偉文,提出他多年來對生活環境的觀察與體會。他認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施於人。」是老祖宗給我們重要的經驗法則,也是良心最具體的檢視標準。

「萬物是息息相關的。」李偉文用一句話點出人和環境、和地球之間的關係。他認為,人是活在環境裡面的,整個地球是一個生命,我們和其他物種共同分享整個地球的所有,包括所有的互動,構成一整個完整的生態系。在這個完整的生態系中,他體會到萬物是如何息息相關,「我們的任何一個舉動,任何一個思考,其實都跟世界互相影響。」李偉文舉例,像是我們所呼吸的空氣,也許是來自於半年或一年前,或是來自於其他國家,也可能,我們身體裡面的某個原子,碳原子、氧原子,是來自於幾千年前亞歷山大身體上一個原子,地球是一整個生態去互相影響的。

李偉文是一位牙醫師,也是知名作家、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平易近人的他,對親子和家庭教育也有著獨到的見解,著述等身,常受邀四處分享他的「斜槓」人生。平時喜歡親近大自然,沉浸在自然當中,讓他對珍視環境有了更深層的體悟。「我們如何去善待別人(事物),最後其實別人(事物)也會善待我們。」李偉文指出,如果我們只照顧到自己的話,比如說像這一次的新冠肺炎傳染病,也許是來自於我們對於野生動物棲息地的破壞,當然最後就會回到我們的自己身上。

這次的新冠疫情,不僅影響全球經濟,糧食危機更是甚囂塵上。李偉文表示,糧食問題原本就因為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更趨極端,而愈加嚴重。當人類的物質文明愈來愈發達,拋棄式的東西不斷消粍,尤其當人為了一己的需求使用大量的能源,像是不斷蓋公路、蓋馬路,不斷的侵佔各種棲息地等行為,所有都會直接或間接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糧食供給的不穩定。此外還有糧食污染的問題,不管是來自農作物抑或海洋資源,「其實最後都回到我們自己的身上。」他強調。

和糧食相關的,李偉文提醒,其實還有糧食拋棄的問題。「國際上有統計,也許那些被我們丟掉的糧食,就可以滿足全世界很多饑荒、很多不足的地方。」當我們須要用大規模生產、大規模運輸,希望吃遙遠的而不是在地生產東西的時候,或者是我們希望漂漂亮亮的產品外觀,其實這些都會造成很多糧食的丟棄和浪費。如何減低糧食浪費?他認為,每一個人從自己生活中就可以做起,簡單生活,珍惜食物。

李偉文提到簡單生活、降低物慾對自己生命寬廣度的影響。「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講過一句話,當你的物質所需都已經滿足時,還花更多時間去工作,代表你喪失了生命中更重要的追求。」他謙虛地說,自己運氣很好,相較其他行業,醫師只須付出一半,甚至更少的勞力與時間,就能獲得相等的報酬;但無論如何,生活得簡單一點,人生的面向很寬廣,不只有賺錢這一項,盡可能去追求自己生活的平衡很重要。

如何讓自己活得自在又安心?李偉文認為,除了簡單生活,追求精神及心靈上的成長,同時我們也能夠去體貼別人,工作上的良心就是我們可以體貼別人的心,更具體的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施於人。」他認為這些都是老祖宗給我們的經驗法則,也是我們所謂良心裡面最具體的檢視標準。李偉文表示非常認同國際良心日宣言,希望大家能夠一起來參與國際良心日的連署。http://www.aneoc.org/endorse-2in1

上傳時間:2020-06-24 00:32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林真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新聞網站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