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天眼第五代網站程式已於113年11月11日起正式啟用,所有會員或記者權限,帳號+密碼沿用有效,歡迎大家利用。
當前位置: 天眼日報全球網路電視台綜合新聞 › 花蓮縣環保局舉辦「組織目標與效能」及「環境關懷與人文藝術」教育訓練講座
花蓮縣環保局舉辦「組織目標與效能」及「環境關懷與人文藝術」教育訓練講座
2009
11/12
18:36
天眼日報記者
伍春幼
花蓮縣
報導
分享
瀏覽 (307) | | | |
2009-11-12 18:36
天眼日報記者 伍春幼 花蓮縣 報導

花蓮縣環境保護局?提升環保局員工及環保志工服務效能,並培訓環保藝術愛花蓮之人文關懷與鑑賞能力,於日前舉辦「環境關懷與人文藝術」及「形塑組織友善文化」訓練講座,邀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蔡裕源教授與藝術學院潘小雪院長,進行「組織目標與效能」及「環境關懷與人文藝術」之專題演講。戴局長文堅表示,美麗的環境是需要縣內鄉親共同配合與維護,戴局長除了誠摯感謝遠道而來的志工夥伴外,並期勉同仁能夠在不同領域的專家知識分享下,能吸收新知、發揮專長於推動環保工作。

在「組織目標與效能」講座中,蔡裕源教授首先提出組織的經營可能面臨「遠景模糊」、「誠信衰退」與「人才折損」等困境,並以「養鰻」的寓言故事指出,在艱困的環境中,更需要保有危機意識。此外,要增進工作效能,組織就必須先訂立一個明確的目標,他強調「胸襟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以及「夢想要以行動來實現」。蔡教授以「狗便不落地」之環保行為為例,搭配國外環保廣告解說,教授表示想要達到「狗便不落地」的環保行動目標並不是不可能的任務,我們要從最基本的國民教育進行宣導做起!因此,教授建議,我們應以「將花蓮縣變成全台灣最乾淨的城市」為目標,用行動來實現夢想與本縣縣民共同努力。

潘小雪院長在「環境關懷與人文藝術」演講中,以她多年來不僅從事藝術教學工作,也致力於推動本縣的環保工作的經驗指出,藝術家常由大自然中汲取從事創作的靈感,因此,藝術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其實相當地緊密。而我國近年來也開始重視環境與藝術的結合,例如1992年的「公共藝術法」即要求由政府出資的重大公共工程必須提取1%的經費用於公共藝術作品建設。另外,潘院長也與學員們分享過去她環遊世界各國的公共藝術照片錦集。

戴局長文堅表示透過今日的教育訓練讓大家收益良多,讓大家對於自己生長鄉土的環境藝術有更深的了解與體驗,並期盼同仁能對花蓮縣環境的新生與發展產生不同期望,未來也希望同仁能習得自我承諾「追求永續的環境我們做得到!」、「追求感動的服務我們做得到!」的服務決心。

上傳時間:2009-11-12 18:36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伍春幼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電視台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