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插天山為名的插天山羊耳蒜(新竹分署提供).png
穿梭在插天山自然保留區的研究團隊(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提供).jpg
臺灣水青岡巨木(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提供).jpg
劍羽蕨(林業保育署新竹分署提供).jpg
位處新北烏來、三峽與桃園復興交界的插天山自然保留區,民國81年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設立,為臺灣北部最大的自然保留區。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王志強教授團隊合作,111年開始進行全面性的資源盤點工作,歷經2年密集及全面性的調查,在保留區內共記錄了142科834種維管束植物,其中包含紅皮書植物56種,同時新增記錄了百種以上的植物種類,為國內豐富的多樣性資源添增更亮麗的篇章。
.新竹分署表示,插天山自然保留區設立目的是為保護區內之櫟林帶、稀有動植物及其生態系,區內除具有豐富生物資源,擁有同屬文資法公告的珍貴稀有植物「臺灣水青岡」(又名臺灣山毛櫸),也是石門水庫和翡翠水庫的主要集水區。保留區劃設後,新竹分署曾於85年間委託中興大學團隊進行區內植物相調查工作,而為瞭解氣候變遷下區內生態環境變化及掌握與更新生物資源狀況,以為保留區內承載量、教育宣導、監測、維護與保育工作之衡酌指標,111年起與當初是以中興大學學生身分參與調查,現則任職屏東科技大學的王志強老師合作,再次深入保留區,進行全區及多面向物種的調查計畫。.王志強老師說明,研究團隊目前在保留區內共記錄142科834種維管束植物,包含紅皮書植物56種,其中嚴重瀕臨滅絕(CR)有3種、瀕臨絕滅(EN)有9種、易受害(VU)有20種、接近威脅(NT)有24種,其中尚有正在發表中的新種植物。相關資料經與20多年前調查結果做比對,新增了百種以上的種類,包含宜蘭禾葉蕨、劍羽蕨、光蹄蓋蕨、小車前蕨、臺灣奴草、叢花羊耳蒜、竹子山十大功勞等,這些新紀錄種多為近期才發表的新分類群,部分物種則是在前一次調查範圍外發現的物種,在團隊成員揹負重裝,長時間露宿山中,投入更多努力量的調查下,這些新物種才得以展現國人面前。.插天山自然保留區面積達7,700餘公頃,範圍內山頭林立,包括北插天山、南插天山、拉拉山、樂佩山等山系,區內以山系命名的植物包含拉拉山冬青、插天山細辛、插天山羊耳蒜、北插天山赤箭。其中插天山羊耳蒜是在民國22年在南插天山被採集,屬於臺灣原生大型地生蘭,花初開由青綠色至黃綠色,再轉為黃玉色,花朵唇瓣造型酷似蝴蝶結,像是蝴蝶在森林中翩翩飛舞的模樣;而北插天山赤箭,雖然名字中有箭,但其實是屬於臺灣原生的蘭科植物,生長季節在秋天,因此又被稱作秋箭竹,是依靠土地養分生存的腐生植物,腐生蘭跟根系周圍真菌形成共生關係,依賴消化分解土壤中腐爛植體以獲取養分,是非常特別的植物類群。.
新竹分署強調,藉由文化資產保存法的規範及現場同仁定期巡護、維護與保育,保留區內豐富的植物資源得以良好保存。此外,插天山自然保留區也是臺灣少數中海拔地區保留完整的原始森林,在生態、環境與教育上均具有重要意義。特別呼籲山友,於區內進行環境教育活動時,要謹守文資法相關規範,不攀折植物、破壞環境,尤其蘭科等植物多受到採集壓力,有其特殊的生育環境,是亟需保育的植物類群,請大家共同遵守無痕山林原則,共同愛護山林、共享美麗森林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