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113年三實競賽6月7日於雲泰表演廳迴廊盛大登場,在成熟型課程和三實競賽的架構下,學校凸顯雙課程、雙專題和漸進式見習課程,確保學生修讀理論課程的同時,也有實務課程;在學術專題的要求下,也要進行實務專題及碩士論文實務化,展現雲科學生在實作、實驗、實習達到雙軸成果。
本屆三實競賽作品參賽者共計60組校園團隊投件,經過第一階段審查後共有49組團隊脫穎而出進入決賽。許多決賽作品帶入社會議題相關概念。如鬱星-智能三角仗,以年長者為目標,將產品結合收音機、緊急求救鍵和AI功能,提供年長者安全、娛樂和智慧的全方位幫助,及輔助年者者正確服藥-智慧藥盒,結合梅花盤、旋轉藥盒、鬧鐘以及緊急連絡功能的智慧藥盒,打造出有助年長者正確服用藥物之產品;運用AIoT智慧居家銀髮飲食助理,最大的特色在於結合AI技術提供老人資訊,如缺乏何種養分和選擇何種料理方式等等,亦將新興科技學以致用,為生活提供更多可能性。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楊能舒校長表示,為激發本校學生對社會議題的關注與創新思維,實際體會將學校理論運用於實踐,透過對於議題的發想,進行實踐性探索與反思,讓學生能於競賽中應用所學,進而活絡教學創新,培養學生創造力,並達到跨域共學、競技創新之素養。
另雲科大跨域創新工藝 圖書館展百件新作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112學年度跨領工藝展覽即將於6月8日至14日在雲科大圖書館一樓盛大開幕。此次展覽匯聚了該系四個課程的近百件學生作品,展現了陶瓷、金工、皮革及木工等多樣化的工藝創新。在陶瓷課程中,游元隆老師率先採用人工智慧技術輔助設計,將設計圖轉化為獨特的陶瓷作品,成為人文與科技融合的先鋒。此創舉不僅展現了創意設計的新思維,更期待透過人工智慧為工藝創新發展帶來更多可能。張永昌老師的木工藝課程呈現了各種家具及飾品設計作品,學生運用不同木材的紋理與質感巧妙構思,展現出獨特的視覺效果與實用性。鄭瑜婷老師的金工課程則展示了金屬工藝的美感與時代意義,學生在短短十幾周的學習中掌握了金屬加工的各種技術,打造出令人驚艷的作品。此外,江沛瑜老師領導的皮革製作課程也帶來了時尚工藝的驚喜,學生們設計並製作了多款實用的皮包及飲料背袋,展現了皮革工藝的多樣性與魅力。此次展覽將為觀眾帶來工藝創新的視覺盛宴,歡迎各界人士蒞臨雲科大圖書館一樓,感受工藝的魅力,共同見證跨域工藝的無限可能。日期:6月8日至14日地點: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圖書館一樓 另由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承辦的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將於6月22日(六)下午2時30分於雲林官邸兒童館後方、警察新村及雲林溪畔,舉辦2024年雲林溪流域藝術季開幕市集活動!2016年起,雲林溪透過中央河川治理的前瞻計畫,進行為期7年多的「水與綠」雲林溪河岸景觀整治與水質改善工程,塵封20多年的城市之河終於重見天日!後續的河岸維護管理與公民參與更需要趕緊籌備研議與行動。
為了讓更多人看到雲林溪流域的改變,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團隊與雲林溪文化聚落聯盟、在地NPO組織、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等單位共同合作,舉辦雲林溪流域藝術季活動。
以斗六警察新村、雲林溪工務所空間為展示區,希望透過河川文化資源的調查與盤點,透過流域生態、人文與老建築等元素,加上社大藝術類和生態環境類的師生、社區民眾共襄盛舉,打造屬於雲林溪流域的市民美學觀。
故此 雲林溪流域藝術季的總策展人-黃莉婷執行長,邀請了雲山線社大的許以璇老師與社大的講師、志工與工作夥伴們,以木刻版畫工作坊開始,帶領大家認識與了解雲林溪上的生態環境與文化資產,其聯合創作品名為:「河相學-雲林溪的刻痕」,希望民眾對於河川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可以產生共鳴、更加有感,避免河川遭受汙染、加蓋的黑暗歷史再現。此外,陸續邀請了生態、文史與藝術的講師及藝術家,進行雲林溪植栽、鳥類、大樹等生態資源盤點,以及斗六舊城區的歷史與老建築群調查。上述流域共學、資源盤點與文資調查的成果,都將轉換成為藝術季的創作元素。雲林溪流域藝術季的作品,將在6月22日(六)下午開展至8月20日(二),於雲林溪畔的警察新村內及河畔上,進行展示及舉辦相關藝文活動,期盼透過藝術進入河川的方式,將河川流域的人、文、地、景、產等在地元素融入,讓更多民眾看見、認識與了解河畔上最美的林道、最好的景觀,以及曾經與河共生共榮的好故事,與大家分享雲林溪的美麗與哀愁。在藝術季開幕式當天即開始受理113-2學期新課程報名,歡迎大家把握機會、加入社大終身學習的行列!報名方式請洽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校本部-(05-5342601轉6050、6051),或上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網站、Facebook粉絲專頁-「雲林縣山線社區大學」查詢。聯絡電話:(05)534-2601轉6050、6051另日惹國立大學(UNY)文學、語言與文化學院和國立雲林科技大學(YunTech)設計學院攜手合作舉辦「印尼蠟染傳統工藝交流國際工作坊」,6月6日由UNY大學文學、語言與文化學院副院長 Zulfi Hendri、美術教育系主任I Wayan Suardana、 Iswahyudi教授、Dwi Retno Sri Ambarwati教授等七位UNY學者代表交流並簽署兩校工作坊合作備忘錄,本次交流以印尼傳統蠟染工藝(Batik)為主題,開啟雲科大學生對世界無形文化遺產之眼界。
雲科大創意生活設計系與設計學研究所的學生積極參與了此次工作坊,透過實際操作和互動學習,加深對印尼傳統蠟染工藝的理解。學生們表示,在工作坊體驗中驚奇的發現,蠟染工藝融合了色彩運用和工藝技術,這與他們在學校所學的設計理論產生了深刻的共鳴;讓他們不僅能親身體驗蠟染技術的每個細節,還能與來自UNY的專家進行深度交流,了解這門工藝背後的文化和歷史意涵,跨國合作的形式學到了不同的設計思維和製作方法,同時也培養了團隊合作和跨文化溝通的能力。
工作坊促進了兩校文化與學術交流,開啟UNY與雲科大YunTech在文化藝術領域合作的新篇章。雲科大設計學院杜瑞澤院長表示:「未來我們期望與UNY展開更多元、更深入的合作,在文化藝術、設計創新或研究等領域共同探索與發展」。雙方學者表示,此次合作僅是開始,未來將共同致力於更多國際性學術活動與研究計畫,繼續深化合作,促進兩校之間的友好關係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