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因應氣候、環境變遷加劇天災影響 縣府邀美、英、臺學者專家交流對策解方
2024
08/12
19:28
記者
張起床
雲林縣
報導
分享
瀏覽 (135) | | | |
2024-08-12 19:28
記者 張起床 雲林縣 報導

1

 

2

 

3

 

4

 

5

 

雲林縣政府12日舉辦「美、英、臺防汛整合及沿海暴潮跨國交流座談會」,邀請3國專家學者座談因應氣候、環境變遷可能帶來海水倒灌、淹水等天然災害對策。縣長張麗善指示水利處整合各國專家學者經驗及研究成果,轉化長治久安政策,守護鄉親生命財產安全。

座談會下午於縣政府水情中心舉行,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及美國科學院院士劉立方、英國學者Heidarzadeh<海達爾扎德>教授及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吳祚任教授、縣府外聘專家學者分享國內因應氣候環境變遷治理經驗,縣長張麗善、水利處長許宏博及各局處人員參加。

張麗善縣長指出,雲林縣面對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與地層沉陷等自然環境變化,保護內陸不受風暴潮、天文潮、海水倒灌及洪水侵襲是非常嚴峻考驗,水利處邀請國內外學者專家一起為雲林診斷,並提供各國治理成功經驗,為雲林防汛、治水找到解方,找到長治久安的對策。

張麗善縣長表示,守護鄉親生命財產安全,政府責無旁貸,縣府積極尋找防汛與風暴潮對策,並尋求中央資源挹注,希望在中央與縣府齊心協力下,做好萬全準備,因應自然環境變化可能帶來天然。

水利處長許宏博表示,去年8、9月天文大潮造成四湖鄉箔子寮漁港發生嚴重海水倒灌災情;根據中央氣象署發布之天文大潮時間表顯示,雲林縣今年最高潮位可能發生於9月17日至21日,為因應天文大潮或颱風來襲加成作用所致之風暴潮,邀請美、英、臺等學者專家交流座談,汲取國內外防災實務作為與經驗分享,強化沿海暴潮應變處置,提升抗洪能力。

中央研究院士劉立方表示,氣候變遷造成海平面上升,颱風次數與強度擴大,對靠海國家威脅日增,許多國家已將此問題列為國安問題,是非常重要生存問題,積極研究對策與可行的保護方案,臺灣同樣要重視此一問題。

劉立方院士指出,臺灣各縣市、地區海岸線環境不一樣,治理保護海岸思維也必須轉變,雲林縣除了風暴潮或者颱風之外,還面臨地層下陷問題,必須雙管齊下解決;且雲林又是農業大縣,需要更多水資源,這又與沿岸防潮防淹水又是連動,必須有系統性解決方案,而非一個一個小問題來解決,需要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合作解決。

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教授吳祚任表示,過去政府防風暴潮大多以50年為單位計算,但現在氣候變遷及全球暖化等因素,這樣的設計是否能承受的住類似發生在1845年、造成口湖、四湖等地區超過3000多人死亡的風暴潮?政府必須嚴謹思考這個問題。

吳祚任教授指出,政府必須善用氣象科技、AI技術掌握風暴潮預報,在風暴潮來臨之前預判可能受災的範圍,並制定適當的策略,讓人民的性命財產危害降到最低。

英國學者Heidarzadeh教授表示,英國與臺灣一樣,每年都會發生一些極端氣候、風暴或是颱風,很高興今天能夠參加座談會,和與會專家學者集思廣益發想對策技術,未來也可以彼此合作,抵禦這些極端氣候帶來的衝擊。

許宏博處長表示,凱米颱風於雲林地區降下驚人的雨量,同時適逢沿海大潮位,在颱風來襲前,水利處啟動防水擋板硬體設置與協力團隊進駐時時監控,發揮一定減災之功效,而每一次的災害整備工作透過不斷的修正、調適與每一次個案經驗累積,也希望透過不同國家經驗交流,做好超前部署,有效減少民眾生命財產的損害。

·SDGs13 氣候行動完備減緩調適行動,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SDGs14 海洋生態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

上傳時間:2024-08-12 19:28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張起床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新聞網站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