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天眼第五代網站程式已於113年11月11日起正式啟用,所有會員或記者權限,帳號+密碼沿用有效,歡迎大家利用。
當前位置: 天眼日報全球新聞網路電視台綜合新聞 › 新竹--肚臍也會得疝氣
新竹--肚臍也會得疝氣
2025
04/29
15:19
天眼日報記者
軒安
新竹縣
新聞發布
分享
瀏覽 (12992) | | | |
2025-04-29 15:19
天眼日報記者 軒安 新竹縣 新聞發布
醫師提醒:臍疝氣應及早評估手術治療


50多歲的王先生因肚臍突出長達半年未消,雖然沒有疼痛感,但擔心病情惡化,於是前往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竹東院區外科部李俊達醫師門診就醫。經診斷發現,肚臍中央有明顯凸起,按壓後會短暫凹陷但隨即恢復,沒有腸道嵌頓的情況,確診為「臍疝氣」。醫師建議接受手術修補並置入人工網膜,術後恢復良好,未見復發。

 

新竹臺大分院外科部李俊達醫師表示,疝氣是指體內器官或組織從肌肉或筋膜較薄弱的部位突出,其中腹部疝氣最為常見,包括臍疝氣、腹股溝疝氣及腹壁疝氣。臍疝氣發生在肚臍周圍,主要是因該處的筋膜與肌肉閉合不全或缺損,導致內臟或脂肪擠出形成腫塊。這種情況不僅見於成年人,也常發生在嬰幼兒身上。

 

李俊達醫師指出,嬰幼兒的臍疝氣多為先天性,約10%的新生兒會出現,早產兒的比例更高。大多數嬰幼兒沒有明顯不適,且超過八成的病例會在三歲前自然癒合,家長無須過度擔憂,只需持續觀察。如果五歲後仍未癒合,則可考慮手術修補。他進一步說明,當腫塊出現瘀青、紅腫或壓痛,可能是腸道嵌頓或扭結的徵兆,此情況可能影響血液循環,須立即就醫,以免發生嚴重併發症。

針對成人臍疝氣的發生原因,李俊達醫師表示,腹部壓力過大或外傷是常見因素,例如懷孕導致腹壓增加、肥胖或肝病引起的腹水等。若病人無腸道併發症,醫師通常建議先控制原發疾病,再考慮手術治療。他強調,當筋膜缺損超過兩公分,應及早接受手術修補,以降低疝氣惡化或復發的風險。

 

目前,疝氣的治療方式包括自體組織修補、人工網膜補強及腹腔鏡修補。李俊達醫師提醒,當發現腹部異常凸起或腫塊時,應及早就醫檢查,確認是否為疝氣,並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新竹臺大分院也呼籲民眾,關注自身健康變化,早期診斷與適當治療,才能有效降低健康風險,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圖說:肚臍凸起呈小球狀的『臍疝氣』,經新竹臺大分院外科部李俊達醫師評估後,建議接受手術修補並置入人工網膜。術後恢復良好,未見復發。.jpg

肚臍凸起呈小球狀的『臍疝氣』,經新竹臺大分院外科部李俊達醫師評估後,建議接受手術修補並置入人工網膜。術後恢復良好,未見復發。


上傳時間:2025-04-29 15:19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軒安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新聞網路電視台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