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天眼第五代網站程式已於113年11月11日起正式啟用,所有會員或記者權限,帳號+密碼沿用有效,歡迎大家利用。
當前位置: 天眼日報全球新聞網路電視台綜合新聞 › 乙未抗日130週年──《臺灣變番邦,日本無頭鬃》新書發表
乙未抗日130週年──《臺灣變番邦,日本無頭鬃》新書發表
2025
09/11
15:28
天眼日報記者
田進山
台南市
新聞發布
分享
瀏覽 (13917) | | | |
2025-09-11 15:28
天眼日報記者 田進山 台南市 新聞發布
重現臺南戰場記憶

乙未抗日130週年──《臺灣變番邦,日本無頭鬃》新書發表 重現臺南戰場記憶

【記者邱櫻/台南報導】今年適逢「1895乙未抗日」130週年,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與麗文文化事業合作出版新書《臺灣變番邦,日本無頭鬃—1895乙未抗日臺南戰場巡禮》,並於今(11)日假麗文校園書局成大店舉行新書發表會。活動由文化局專門委員方敏華主持,邀請作者鄭道聰老師分享研究成果,帶領讀者以全新視角重返乙未抗日的歷史現場。

新書由臺南市文化協會鄭道聰老師撰寫,歷經兩年田野調查與文獻爬梳,完整記錄18951010日至21日期間日軍進入臺南的軍事行動與地方抵抗歷程。書中指出,當時日軍重組南進軍,在急水溪及曾文溪流域遭遇鄉民頑強抵抗,短短十天內至少發生四十餘場大小戰役,包括遭遇戰、突擊戰、對抗戰與清剿戰,留下許多英勇事蹟。鄭老師亦清查出22間由鄉民興建、專祀殉難者的祠廟,重建戰役場域脈絡,追念先民保鄉衛土的壯烈精神。

書名「臺灣變番邦,日本無頭鬃」取材自當時臺南流傳的歌謠,反映人民在政權更迭與文化衝擊下的複雜情緒。日本人以剪髮象徵文明,而臺灣人視辮髮為儒家禮制的一部分,因時局被迫割辮的痛苦,成為本書情感核心,呈現當年無奈與悲憤的心境。

文化局專委方敏華表示,市府長年致力推動文化保存與歷史教育,透過出版、展覽與走讀等方式,讓歷史不再只是書頁上的文字,而能走進城市角落、融入日常生活。此次新書發表不僅是對乙未抗日的追思,更是文化扎根的重要實踐。她誠摯邀請市民朋友透過閱讀與走訪,回望130年前先民的勇氣,並思索如何延續這份守護土地的精神,共同走向更堅實的未來。

此外,臺南市文化協會亦規劃三場乙未戰役導覽活動:104日舉辦「臺灣變番邦,日本無頭鬃——1895臺灣民主國在臺南」導覽,走尋臺灣民主國在臺南的最後歷程與遺跡;105日及18日則辦理「干戈滿地孤城險——1895乙未抗日古戰場巡禮」,以車行方式重走日軍南下路線,拜謁抗日殉難祠廟,向保鄉衛土的英烈致敬。更多活動資訊與報名方式,請洽臺南市文化協會。


上傳時間:2025-09-11 15:28   最后更新時間:2025-09-11 15:28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田進山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新聞網路電視台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