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進山/台南報導】根據《天下雜誌》最新公布的「2025 永續幸福城市大調查」,臺南市在六都組的表現探底,尤其在衡量城市軟實力的文教面向(教育與文化)中,成績亮起嚴重紅燈。面對這份攸關城市未來的成績單,臺南市政府必須正視問題,市長黃偉哲更應將下一代教育視為施政重中之重。
文教面向排名低迷,關鍵資源投入不足
這份評比涵蓋經濟、環境、施政、文教、社福、醫衛健康、多元共融七大面向,臺南市的總分以 532.57分在六都中排名第六,敬陪末座。其中,「文教面向成績」的表現尤其令人擔憂,臺南市在六都中僅獲得 2.72分,排名第5名,僅略優於新北市。
細究臺南市文教面向的客觀指標,資源投入的不足從數據明顯可見。地方政府對教育重視程度的「教育科學文化支出占總歲出比率」,臺南市的數據為 35.94%,位居六都末位。衡量城市人力素質的「15歲以上民間人口高等教育比率」,臺南市僅有 43.63%,同樣位列六都最低。同時,「成人參與終身學習活動比率」為 40.36%,也與高雄市並列六都最低。這些冰冷的數字強烈暗示,市政府在教育資源分配上,相較其他直轄市明顯缺乏積極作為。
市民信心潰散,市長關心教育度墊底
更值得注意的是,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於教育現況深感不滿,直接衝擊了市長的施政評價。在「您覺得XX縣(市)長關不關心下一代的教育?」的主觀問卷調查中,臺南市民的滿意度僅有 61.86%,這是在六都組中最低的成績,凸顯市民認為市長對教育的關心程度不足。對此,臺南市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陳葦芸指出﹕「市長確實應該親自到教育現場來看看,多花些時間聆聽基層的聲音。我們注意到,111到114年臺南市教師節表揚大會,雖然副市長或教育局長都有代表市長蒞臨,表達對師鐸獎與資深優良教師的肯定,但我們卻看不到市長。反觀嘉義市與高雄市,都是市長親自出席頒獎,相較之下,臺南市的老師感受可想而知。明年是黃市長任內的最後一次的教師節表揚大會,我們希望市長可以親自出席,讓老師們能感受到市長的重視。」
儘管臺南市在提升弱勢學生教育方面取得不錯成績,例如「國中小中輟生總復學率」達 97.20%,為六都之冠,以及在「樂齡學習中心活動參與人次占55歲以上人口比率」(30.62%)表現突出,但這些優點無法掩蓋整體教育環境的結構性困境與民眾的普遍不滿。事實上,市長黃偉哲在「2025年縣市長施政分數排行」中總分僅 60.8分,位列全國倒數第二,整體施政表現已受到嚴峻挑戰。
教育現場沉重控訴:從「政策提款機」到「仇師」環境
臺南市教育產業工會更嚴厲批判,文教力低迷,實為市府多年來忽視教育現場行政過重、人力不足的後果。工會指出,現任的教育局長持續疊加許多業務,如學力檢測、課程博覽會、餐前五分鐘、雙語教學等,還要求學校繳交成果、參加教案甄選,使學校淪為「政策提款機」。
更甚者,在處理校園事件濫訴案時,教師們普遍感受到的,是教育局對老師的不信任與威權手段。工會更具體指出,有許多教師指控,教育局多次退回學校考核會決議,要求學校懲處老師;要求調查員更改調查報告,無罪變有罪;不管投訴內容是否具體、有無具名,都要求學校要受理並調查。其種種作為,讓教師在面對「仇師」的校事會議制度下,更感心寒。
陳葦芸說﹕「這幾年來本會不斷的透過發文、會議提案、新聞稿與記者會要求正視與改善這些問題,卻得不到市長的正面回應。臺南身為歷史文化之都,教育理應是其城市光榮的基石。時值教師節,我們嚴正的呼籲黃偉哲市長,若要真正提升文教力,除了必須增加實質教育科學文化支出比率、改善教師待遇與增加校園人力;更應從減法思考,積極捍衛學校教育主體性,讓教師得以將精力投入教學專業,而非疲於奔命處理不必要的繁雜行政事務;最重要的是,市府應成為教師的後盾,遏止濫訴歪風,如此才能真正挽救臺南市的城市競爭力與民眾對教育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