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六四天安門事件爆發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一名年輕人擋在坦克車前面的畫面,那種視死如歸從容就義的意志,雖然已經過了二十一年,可是每年到了這個日子,總會讓大陸年輕人前往悼念,而這也是中共無法擺脫極權統治的鐵証。
台灣是亞洲第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然而近幾年來抗爭事件層出不窮,除了兩黨政治上的角力,動輒動員數十萬人外,其餘大多是弱勢團體。最近幾起抗爭事件如苗栗大埔農地遭強行徵收案;國光石化案越滾越大;彰化二林、台中后里中科三、四期停工案,每一件都阻礙著政府經濟政策的推動,政府應該很清楚,絕對的弱勢必定絕對的堅強,如果事件抗爭的目標明確,讓百姓感同身受,在網路快速的推波助瀾下,馬上就可以凝聚百萬網民的力量聲援,雖然沒有上街頭,然而其隱藏的爆發力足以讓政府疲於奔命,到處滅火。
究其原因,不外政府官員說話不得體,例如「海豚會轉彎」、「中科停工法院要負責」,容易落人話柄;或者施政手法太過粗糙,枉顧人權。其實每一個事件的背後,無論在中央或地方,都充滿著權力的傲慢,執政者沒有和人民站在一起,讓全民感到憎惡,看似單獨的事件,其實都深映在百姓的心中,像不定時炸彈般,隨時牽動著政府緊繃的神經,也讓執政黨年底的五都選舉情勢更為嚴峻。
到底還有多少未爆彈?譬如莫拉克風災災區居民,準備在重建週年時夜宿凱道;超過二百艘漁船日昨齊聚新竹海域,抗議軍方長年對海域進行實彈射擊,嚴重影響生計,並要求賠償新台幣十三億餘元;雲林麥寮六輕大火居民抗議還在蔓延;農村再生條例仍有爭議、遭財政部欺壓的四百二十萬稅奴的租稅人權、林園大橋國賠問題,都像裝了引信的未爆彈,每一顆的威力都不容小歔,事件一再發生,民怨快速聚集,不曉得壓垮馬政府的最後一根稻草,會是哪一個部會造成?
馬總統邀請律師陳長文、學者高希均等民間友人,在總統府虹聽圓桌會溝通時表示:「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為大將者無赫赫之功)」。在上位的人要能洞燭機先,在問題還未發生時早一步化解民怨,而政府官員在依法行政之外,更須以民為主,體卹民意,不要只會待在辦公室敲鐘度日,不知民間疾苦,切莫再製造更多的未爆彈,如此百姓才能各得其所,各逐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