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天眼第五代網站程式已於113年11月11日起正式啟用,所有會員或記者權限,帳號+密碼沿用有效,歡迎大家利用。
當前位置: 天眼日報全球網路電視台綜合新聞 › 「心道法師台南縣農禪之旅」-『讓我們放牛去』交流座談會
「心道法師台南縣農禪之旅」-『讓我們放牛去』交流座談會
2010
08/15
15:08
天眼日報記者
田進山
台南市
報導
分享
瀏覽 (304) | | | |
2010-08-15 15:08
天眼日報記者 田進山 台南市 報導

 

「心道法師台南縣農禪之旅」-『讓我們放牛去』交流座談會

為響應老牛的家設立精神及關懷農村文化發展,由台南縣政府與靈鷲山佛教教團於14日下午在柳營鄉荷蘭村展售中心舉辦「讓我們放牛去」交流座談會,專程邀請台南縣長蘇煥智、靈鷲山心道法師、無米樂的三位主角(崑濱伯、煌明伯、文林伯)、劉三和及梁平等老農代表參與座談會,現場共同參與的民眾,熱情踴躍,一起響應、關懷台灣農業發展的土地情及人間義。

蘇縣長表示,非常感謝心道法師以慈悲心,帶動許多信徒認養兩頭即將送去屠宰的牛,再轉送到老牛的家安養終年。發起這個行動主要想凸顯台灣農業時代,老耕牛對農村奉獻非常多,相當於一生都奉獻給農村,因為土地不再耕作,牛就得賣掉,其實就是送去屠宰;因此牛越來越少,有的只有1頭,有的全村都沒牛,500多個村子,還有牛的不超過30個,而台南縣也只剩200多隻牛。

蘇縣長進一步表示,現在小朋友連在鄉下要看到牛都非常不容易,黑面琵鷺也只剩200多隻,所以當年蘇縣長帶頭開始搶救並立法保留(育)黑面琵鷺,現在約有1500多隻。蘇縣長認為,就像人老了,有安養中心可去,老牛也應該有安養的地方,讓牠們善終,因此規劃結合鄰近有傳統水牛及乳牛的荷蘭村,共同推廣安養活動。前陣子雲林的梁先生把牛送來安養,經媒體大力報導,大家都非常感動,加上這次心道法師以慈悲心,共同響應老牛的家,把這份可貴的慈悲心散播出去,因而特別再度來台南,蘇縣長表示相當感動。

心道法師表示,真的非常感恩蘇縣長把老牛的家意義呈現出來,因為我們一向把牛對人的貢獻視為理所當然,但也捨不得把牛送到屠宰場,而人老,牛也老,牛為我們三餐打拼,我們應該懷抱感恩心。心道法師進一步表示,在這個資訊時代,自從農業進步到工商業再到科技、資訊時代,同時對牛的使用率降低,小朋友看牛比較新奇,知道是牛,但不了解功能。而老牛的家可以讓我們回顧農村時代精神、體會農業社會的人情味及農業知識,因此對老牛的家的設立理念感到很佩服。

心道法師認為,現代小孩脾氣不好,是因為沒有接近大自然,暴戾之氣沒有機會宣洩的關係,心道法師舉例說明小時候可以去溪邊玩就很開心,心情也可較容易回復平靜,但現在小孩只坐在網咖,面對四四方方的電腦,裡面什麼都有,但面對真實卻沒有興趣或不了解,同時家長也無法理解及管教小孩。因此,重視土地,跟人性的善良純樸是非常相關,真情真義可以帶動社會的人情味,佛法:眾生平等,無言大慈,同體大悲,尊重生命。心道法師讚許蘇縣長老牛安養中心的構想,

並指出文明進步到可以對所有動植物關懷、尊重的時候,才能提升人的情義、品格、道德及社會價值,同時期許少吃肉、多吃素,用環保及愛心一起關懷地球。

此次座談會內容主要針對臺灣農耕文化、失落的耕牛文化、即將成為絕響的老耕牛、「耕牛安養」引發的「老人安養」等社會聯想、鄉土人情、農業土地與人文關懷、現代陶淵明—年輕人回歸農村生活及耕牛與禪師的對話等方向進行座談交流。

上傳時間:2010-08-15 15:08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田進山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電視台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