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水稻徒長病日趨嚴重臺東農改場提供有效的防治方法
2009
04/06
17:54
天眼日報記者
顧宇宏
台東縣
報導
分享
瀏覽 (340) | | | |
2009-04-06 17:54
天眼日報記者 顧宇宏 台東縣 報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表示,針對花東地區水稻徒長病發生嚴重問題,該場已選出簡便、經濟、有效的稻種處理方法,並將陸續辦理講習會,推廣予育苗業者及一般農友參考採行。

臺東場指出,水稻徒長病由病原真菌所引起,農民俗稱「稻公」,近幾年來在台灣各地區水稻苗床及本田都日趨嚴重,尤其在花東地區更為猖獗,稻田中隨處可見許多「出類拔萃」的徒長病株,某些普遍栽培品種(例如高雄139)受害最明顯。推究其原因,可能是田間禁止焚燒殘留稻稈,病菌隨罹病殘株留存田區土壤,密度逐年升高,導致採種田普遍發病,稻種帶菌率隨之增高,種子若未經適當消毒,秧苗即會普遍罹病,插秧後在本田又再遭受土壤中的病菌感染,雪上加霜,惡性循環,使得本病的發生日趨普遍而嚴重。

針對水稻徒長病發生問題,臺東場建議育苗業者及農民採行下列措施:

一、選擇抗病品種:該場觀察發現,相對於其他普遍栽培品種,該場育出的台東30號在田間發病率相當低,且該品種兼具優質且抗稻熱病的特性,鼓勵農友考慮將台東30號列入優先選擇。

二、選用健康稻種:由於種子帶菌是本病主要傳播途徑,建議育苗業者必須選擇無發病的清潔稻田採種。

三、進行稻種消毒:依該場多年試驗研究結果,建議選用25%撲克拉乳劑1,000倍、20%披扶座可濕性粉劑1,000倍,浸種消毒處理24小時;或參考使用62.5%賽普護汰寧水分散性粒劑1,000倍、25.9%得克利水基乳劑2,000倍,浸種處理24小時後催芽播種。

四、拔除病株:本病一旦發生後,病原菌將侵入水稻的維管束危害,無法有效施藥防治。秧田若發現罹病秧苗,須隨時拔除,不可移植於本田;本田發現病株,亦應隨時拔除,以減少病菌在田區土壤殘存。

臺東場強調,該場將對本病害發生生態繼續深入研究,包括調查田間病原菌殘留密度、不同水稻品種的抗感性、病原菌抗藥性及開發非農藥防治方法等,以有效解決水稻徒長病逐年嚴重的問題。

上傳時間:2009-04-06 17:54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顧宇宏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新聞網站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