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入

加入最愛
台南市2009府城鄒族日26日舉辦
2009
04/12
20:49
天眼日報記者
吳素珍
台南市
報導
分享
瀏覽 (268) | | | |
2009-04-12 20:49
天眼日報記者 吳素珍 台南市 報導

臺南市政府民政處將於4月26日舉辦「2009府城鄒族日活動暨札哈木原住民公園整建啟用典禮」,該活動預計26日星期天下午3點到8點,在臺南市札哈木原住民公園舉行,活動內容有公園整建啟用儀式、鄒族傳統儀式祭典、原住民樂舞表演、原住民地區農產品展售,還有原住民文物、卑南族文物藤編教學及手工藝品展覽。

根據鄒族原住民文化網上得知鄒族人口約有6千3百人(95年12月數據)。社會組織以嚴格的父系氏族組織及大、小社分脈聯合之政治性組織為主,部落事務及祭儀都以男子會所為中心稱為"庫巴",結婚前的青少年必須居住於此,同時接受訓練,而女性則禁止進入。部落的祭儀以及「戰祭」,最為重要,其中整修會所、修砍神樹、迎靈、娛靈、送靈之祭儀過程繁複最為人稱道,尤以歌舞的階段性、節奏性配合頗值得深究。

國內提起鄒族,讓人馬上聯想到的是位在阿里山區的達娜伊谷,達娜伊谷的鄒族語是「忘憂之處」,在往阿里山的公路上順著指標往該處去,可以得見分為三區的溪谷內,被族人維護得優游自在的肥美魚群。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全球資訊網提到鄒族的生活祭儀中,排在一年之始的是播種祭,也就是說鄒族人以播種小米的祭儀來迎接一年的到來。鄒族人以農獵為生,夏季農耕,冬季狩獵,而一年之初,便是農耕活動的開始,在開始耕作之前,必須先舉行播種儀式,求得栗女神與土地神的佑助。因為族人認為若無祂們的佑助,未來一年會無所獲,甚至會災禍連連。負責播種儀式的人須禁食蒜、蔥等禁忌食物,以表潔身。並且須由長老前往預備播種的耕作地做儀式,並在該地過夜,藉著托夢的內容,決定是否在此播種。祭儀當天,參加祭典者須穿著傳統服飾,先從祭屋內取出小米後,再前往耕作地播種。在播種後,為求風調雨順,須由祭司進行祈雨儀式。緊接之後的是,由各家族個別舉行報戶口活動,以茅草做為人口的記號,綑綁後置於會場中央,再點燃周圍的火柱,以火苗燃燒的方向來預測未來一年的運勢。

過去的播種祭大約要六、七天才完成,後為了配合現代的生活步調,已簡化為二、三天,有些甚至已不再舉行了。為求風調雨順,在播種儀式舉行之後,須由祭司緊接著舉行祈雨儀式。在播種之後,祭司在田地中央挖一小洞,將代表神靈所管轄的天的姑婆芋葉片平舖在上面,並在葉片上倒入水,此時,祭司手持茅草唸誦禱詞,祇佑耕作能夠順利。接著,又用茅草刺破姑婆芋葉片,讓水能夠滲入土中,代表著神靈賜下豐沛的雨水,祈求雨水滋潤大地使萬物興盛,如此,才能享用水中的固魚。因此,祭儀是以享用固魚做結束。

上傳時間:2009-04-12 20:49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 吳素珍 ,不代表天眼日報全球網路新聞網站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