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善化圖書館辦理生活系列講座邀請吳博雄博士演講,民眾踴耀座無虛席並專注聆聽精彩的演講(記者田進山攝)
台南市善化圖書館於9月4日(星期日)上午9:30~11:30,假館四樓教室辦理生活系列講座,邀請吳博雄博士演講「從奈米世界探究生活智慧」,民眾踴躍前往聆聽,座無虛席。
吳博士在演講中說:由生命訊息儲存在奈米尺度的物質說到人體內的奈米世界,但人卻無法挪去心中的偏見,人可以征服外太空,但是卻無法掌控內心世界,我們有更多的專家,但是也有更多的問題。我們的學位越來越高,常識卻越來越少,更多千萬豪宅,但卻更多破碎的家庭,知識越來越多,判斷力卻越來越差,醫葯越來越好,但健康越來越少,更多休閒卻更少歡樂。現代人的迷思每個人最想改變的是生活。吳博士從蠟質結晶+細微結構到蓮花效應的科技應用,進入有智慧的品味生活,以佛心與魔心的偏見,造成天堂與地獄之差別:即在心境非環境,例舉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偈語與分享小故事。
從心開始的將心比心,吳博士說:當遇到煩惱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放下是不執著、不起分別心,慈悲無敵人、智慧無煩惱,慈悲之心,生生之機,智慧等於明辨是非+判斷善惡+做正確的抉擇,用生物科學與技術科學結合—仿生,向生物學習、模仿或取得啟示,仿造各種生物的優點以用在人類科學技術的創造或改進,期望新科技術是生活的智慧,吳博士以一則見賢思齊:我們只不方便三小時的生活智慧小故事,應用到不可思議的奈米世界─「小尺寸效應」及「表面效應」,當物質所表現出來的性質與數量極龐大的分子所組成的一般物體(巨觀)的性質不同,也與一個個的原子或分子(微觀)的性質不同,許許多多的物質性質都改變了!
心念的變化萬千,人意識帶有能量,凡事皆信念,正知正見能量永不變,我們很少去想已經有的東西,但卻念念不忘得不到的東西,真正的快樂: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人有人意、我有我意、合於我意恐非人意、合於人意恐非我意、人意我意恐非天意、合於天意自然如意。無法盡人如意,但求無愧我心,重點要能『心平氣和,心安理得』─人虧天補。新世代年輕人的問題在於危機意識不夠,而台灣年輕人是在新世紀能否成功轉型的關鍵因素。「肯不肯付出,肯不肯學習,肯不肯接受鞭策」。
所有的生氣與煩惱都是想出來的。故如何舉慧劍、斷牽纏,全在一念間。奈米尺度肉眼看不到,事實上存在,因此如何從奈米世界探究生活智慧,所要探討的即是針對你所不知道的「早知道」生活議題,與大家分享。
什麼是奈米?吳博士說:「奈米」等同於尖端科技的代名詞,並非可食用的米,它其實是一個長度單位。從數學的觀點:奈米的大小是"十的負九次方公尺",它代表的是十億分之一米,也就是說lnm(奈米)=10-9m,是一個很小的單位!從中文字表面上觀點:古語有云:「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毫釐]二字足以道盡極其細小的尺度,但是奈米卻是更小尺度。
在自然界的奈米結構:蜜蜂、鴿子和鮭魚:體內存在一種磁性的奈米粒子,這些奈米磁性粒子就是生物磁羅盤,其功用是感應地球磁場的細微差異,作為導航的依據,以找到回家的路。
奈米世界也可以是一個微觀的觀念:微小物質用現代科技量測技術,如原子力顯微鏡(AFM)、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來將它放大觀測其微觀組織特。然生活中我們常有的心念以及人心之愛,卻有著如「奈米」般超微小的特性,或許看不到、摸不著,但不代表其不存在,卻能徹底深入而發揮重大影響力。若人人能力行微塵人生,發揮奈米良知良能,那隨處拈來的日常生活智慧,將可以打通我們思路的盲點!
吳博士指出:看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看別人是甚麼,自己就是甚麼,別人的臉色,是你臉色反射,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惡。六祖壇經行由品第一: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六祖壇經「煩惱即菩提」:覺醒、智慧,又云「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靜至無餘」,當有煩惱時,指細思考念頭對否,應反省「從奈米世界探究生活智慧」,則一切皆可化解。